"跟着文物去旅行"之孝泉龙护舍利塔

2024-02-04 05:42:31

"跟着文物去旅行"之孝泉龙护舍利塔(图1)

跟着文物去旅行



风里雨里 我都在原地等你

古代德阳摩天楼

六百多岁的守望者

      你见,或者不见,我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。风里雨里,我都在原地等你,一百年,两百年,三百年,……六百年,为了和你相见,我已在原地守望了近七百年。


"跟着文物去旅行"之孝泉龙护舍利塔(图2)


      是的,我是一座古塔,巍然屹立在川西坝子的孝泉古镇,30多米的塔身,直插云霄,相当于10多层楼那么高,旧时川西坝子方圆五十里内的人,一抬头就能望见我。中国人常说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静默的我仿佛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,见塔如见佛,拜塔如拜佛。几百年来,川西坝子历经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,很多地表之上的建筑物都被摧毁,而我能屡次幸运渡劫,与我的基因有关——我是一座水火不侵的砖塔,也一定与民众有信仰、内心的敬畏有关。在最近2008年“5·12”强震中,我遭遇了最强考验,周围不少建筑物都倒塌,我自岿然不动,“墙裂而塔不倒”,让建筑学家都视为奇迹。


"跟着文物去旅行"之孝泉龙护舍利塔(图3)


      佛教自印度而来,我也是个舶来品。佛教来到中国经历了中国化,我也一样。印度的佛塔造型很简单,基座上一个半圆的土堆,像一个倒扣过来的钵,再加上塔刹,就叫窣堵坡,也有翻译成浮屠的。中国过去高层建筑只有楼,有“仙人好楼居”的说法,中国的塔,就是印度窣堵坡与中国重楼建筑相结合的产物。


      来仔细看看我的模样吧。我生在元朝,但很多地方都保留了唐风宋韵的风采。外形上,四四方方、白墙灰檐,叠涩出檐、共13级的一座密檐式砖塔(13级是佛塔中的最高等级),通高34.75米,塔身底层南面设券门,不同层级有券窗、破子棂窗,每层四角悬挂铜铃,塔顶置琉璃双葫芦塔刹。古朴而厚重,挺拔而壮丽,典雅而灵动。塔内共五层,可拾级而上,一至五层塑有佛像。每层中为塔心室,一至四层室顶有砖砌斗拱、藻井及人字形的补间铺作,塔心室砖柱为八棱柱。叠涩、券窗、破子棂窗、斗拱、藻井、八棱柱,这些精美的构件和细节,无一不是中国古建筑魅力的体现,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。


      宋塔一般是从第二层逐层递减,作为四川唯一的元代砖塔,我却是从第七层开始收分。这可能与我曲折的身世有关。1342年,陕西棉花商赵文德发愿独修塔十三层,因水土不服,修至七层而中止。后其弟赵文礼续修六层,到1353年竣工,前后经12年建成。事实上,我的前身可溯至隋,清嘉庆二十年版《德阳县志》记载,隋初“蜀有三塔,一曰福感,二曰晋源,三曰雒县,雒县塔即孝泉塔也。”在我的西南方,有泉眼及水池,传说有三条龙居于此,这便是我得名“龙护舍利塔”的由来。


      有塔必有寺。始建于东汉年间的延祚禅寺,是我的安身之地,我们都是孝泉古镇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缩影。每年绣球花开的时节,寺里人流如织,或许他们是为看花或看孔雀而来,我依然静静地伫立,不悲不喜。


文章源于:德阳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