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走进什邡市博物馆

2024-01-31 09:24:13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今天我们首先走进什邡市博物馆

(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什邡)


青铜虎钮錞于:

战场上的“传令兵” 有纹身的“歌唱家”


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走进什邡市博物馆(图1)


      首先跟我一起念:胖子都有好嗓门、胖子都有好嗓门、胖子都有好嗓门!


       念完了,说正事。我的全名是战国青铜虎钮錞于,高85厘米、面径41厘米、肩径44厘米、底径28厘米,乍一看像个特大号的罐子,所以我刚被发掘出土的时候,村民们都叫我“金猪”,但其实吧,我是乐器,而且是很高端的那种军用乐器,惊不惊喜、意不意外?在全国目前已经发现的青铜錞于里,我的个头是最大的,所以又有人叫我“錞于王”,充分说明我们胖子,啊呸、錞于,都有一副好嗓门!


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走进什邡市博物馆(图2)


       好嗓门都是天生的。我们錞于是古代的铜制打击乐器,主要用于打仗时指挥军队进退,比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里就说“两军相当,鼓錞相望”。电影《集结号》看过吧?我们的作用,跟里面的军号差不多,毕竟那时候没有高音喇叭、也没有无线电,啥时候该冲锋啥时候该撤退,全靠我们和其他乐器发号施令,统称“六鼓四金”。


      我的嗓门有多大呢?按照《南齐书·卷三十五》里的说法,把绳子系在我顶部的钮上,使之悬起,“灌之以水,又以器盛水于下,以芒茎当心跪注錞于”,准备完毕后拍打,“其声如雷,清响良久乃绝。”怎么样?厉害吧?


       我们錞于历史悠久,“起于春秋、盛于战国”。在全国出土的錞于中,钮的造型有虎、龙、狮、马等等,其中虎钮最多,主要集中发现在西南地区、包括我出土的什邡。那么,为什么我们头上都顶着一只老虎呢?这就要从古代巴人甚至蜀人对“大脑斧”的崇拜说起了。


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走进什邡市博物馆(图3)


      巴人,过去主要分布在今川东、鄂西一带,骁勇善战、能歌善舞。《后汉书·巴郡南郡蛮传》记载“禀君死,魂魄世为白虎,巴氏以虎饮人血,遂以人祠焉”,说明巴人一直把虎作为崇拜的对象,让我们顶个“大脑斧”在头上也就顺理成章了。我身上不仅阴刻着卷云纹、饕餮纹等纹饰,盘首还铸有两个图案,一个心纹、一个四耳纹(花蒂纹),就是战国时期特有的巴蜀图语。


      再后来,我们錞于也不仅仅只能在战场上喊两嗓子了,而是逐渐“兼职”成为贵族田猎时使用的打击乐器、部落欢宴时的娱乐之器。上得了战场、下得了晚会,所以,请叫我歌唱家,而且是有纹身的那种。


      本歌唱家是2009年在什邡市师古镇被发掘出土的,在此之前,已经在泥土里沉睡了2000多年。一觉醒来,我很开心,文物考古专家们也很开心。1988年,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被发现,出土了很多青铜兵器,还有战国船棺的“十方王”印章,再加上后来我的出现,都说明什邡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汉代,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。


“跟着文物去旅行”——走进什邡市博物馆(图4)


      这就是我的故事。虽然从战国时期的传令兵、有纹身的歌唱家“沦落”成了今天的“金猪”、胖子,我依然热爱这片土地。想认识我?就来什邡市博物馆看我吧!